第673章 友邦惊诧论(十六)
国宴会客大厅都设在人民大会堂或者国宾馆。这两地都有足够大的空间,而且都有专门的安保体系。虽然人民大会堂在没有会议的时候,也会向民众开放。但普通人只能通过正常的通道,根本接触不到秘密的安保渠道。
招待鲍德温的晚宴在国宾馆的西花厅举行,采用的是中国式圆桌,一桌八人,一共摆了六桌。身为与大英帝国首相同级的中国领导人,吴有平越来越放松。宴席中,吴有平彬彬有礼,又风趣幽默。
至少吴有平自己是这么认为的。
从67岁的英国首相鲍德温神色来看,鲍德温是有点不太认同吴有平是和他真正同级别领导人的样子。吴有平的表现如何的礼貌风趣,鲍德温都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屈尊。大英帝国的首相,好歹也是要与何锐推杯换盏吧。
但吴有平已经渡过了心理不适应阶段,用完全平等的心态去面对英国首相。见局面如此,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(兄)询问接下来的行程安排中,何锐会不会出面。吴有平礼貌的答道:“一切不都有安排了么?”
张伯伦大臣碰了个软钉子,讪讪的不再开口。英国首相鲍德温此时已经明白,自己在中国政府眼中,只是一个地位相当于中国总理的英国公务人员。哪怕心中很是憋屈,却也没别的办法。当英国舰队在上海外海被中国自杀飞机编队击沉后,英国就失去了舰炮外交的资格。无法采取舰炮外交,英国对中国的干涉能力就只是一个普通国家。
当中英两国投入百万大军的战争结束后,英国如果不接受中国对英国的官方理念,就可以选择不来中国。而且中国的理解没有错,英国首相在英国制度内的地位只是相当于中国的总理。除非,英国首相鲍德温是以英国执政党党首的身份前来中国,才能在政党交流中得到政党职务方面寻求与何锐的对等。
不过这种事情就是个玩笑而已。英国首相以英国执政党党首的身份前往中国,先不说中国文明党会不会接受,即便接受,英国首相在国内必然遭到空前的抨击,首相也不用干了。
鲍德温毕竟67岁,深知人世冷暖,对此的接受度倒是比较高。而且中国的国宴菜品味道不错,还真的让首相感觉很舒服。吃了个7分包饱,鲍德温开口问道:“总理先生,何主席的意见令人钦佩,想来总理先生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时候,压力会很大吧。”
听闻首相的感叹,作为同行,吴有平也有点感慨,“现在的压力来源于中国工业化时间很短,经验不足,在中国建设工业化时代需要的制度,对中国国务院来说,有很大压力。”
鲍德温觉得心里面平衡多了,说道:“英国可以在这些领域提供很多建议。”
吴有平很轻松,就事论事的答道:“如果有机会的话,期待两国的合作。不过中英两国的国情不同,我认为在具体内容上进行交流的时候,或许会不受主管友好期待的想法,而出现一些无法避免的误解。”
鲍德温感觉吴有平没有恶意,但是这话让鲍德温觉得很是介意。在鲍德温看来,英国好歹是现在的世界霸主,人均更是远在中国之上。现在应该是中国诚恳的向英国求教,寻求更快成为文明国家的方法。
有这样的心情,鲍德温皮笑肉不笑的问道:“不知区别在何处?”
吴有平感受到了鲍德温的骄傲,也承认英国人均的确大大超过中国。但人均虽然是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数据,国家的整体实力却未必只是看人均。更何况,中国也进入工业化时代,有了工业社会这个承载财富的再提,中国的人均收入也在快速增加,与英国之间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。
“中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民制国家,从何主席到中国国内所有人都是平等的,其法律地位不存在任何分别。英国各种人口的总数与中国差不多,但是在国民身份的方面与中国差距极大。作为公民制国家,公民们享受的待遇应该一致。”吴有平坦诚以告。
鲍德温感觉对面这个40岁的小年轻给与了十分猛烈的回击,一时间有点尴尬。虽然英国本土的制度与共和制差不多,但是英国本土的人口是臣民而不是公民,从法律上就有高低贵贱的分别。更不用说英国本土之外的臣民又分为三六九等。从这方面,吴有平的话甚至谈不上嘲讽,只是对事实的阐述。
但鲍德温毕竟是首相,这点心胸还是有的。既然吴有平说的是现实,他也很快承认,“您说的有一定道理。总理先生,大英帝国也正在不断提升人民的地位,尝试解决大英帝国存在的问题。”
“我认为英国的确在努力。”
“哦?那您有什么建议么?”鲍德温随口说道。
吴有平原本已经不考虑对英国讲述,毕竟这种事情很容易造成误解。不过鲍德温这么说,吴有平忍耐不住心中的冲动,说道:“国家内部的差距非常大,中国是在国内通过财政转移的方式向落后地区提供基础建设资金,提升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。这种财政转移短期内看似是亏损,但是长期内会提升整个中国的发展水平。哪怕是先进地区,譬如上海。上海自己生产出的商品也不可能被被上海本地消化,而是要向整个中国销售。中国所有地区经济越发达,上海经济就能更发达。”
鲍德温是首相,治理国家本就是他的工作之一。听吴有平的讲述,本想点头,心中却一阵叹息。财政转移在英国国内不是什么为止概念,英国国内有过很多讨论,也有一些执行。整体来说,英国上层很清楚,财政转移是一个
hTtPs://M.QQxSqqXs.cOm
第673章 友邦惊诧论(十六)(1/3).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