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大流寇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二百四十一章 带血的粮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累计交纳的粮食约有四万余石。

  第二个办法就是拿钱买,从任何途径购买,前后大约购得一万余石。

  第三个办法则是“借”。

  郑标让大量刚刚进入大顺官府办职的吏员书办、县乡人员到百姓家打条子“借粮”,说所借之粮可以抵扣今年的夏粮,如果多出的话届时官府可以退回并给予一定补偿。

  这个“借粮”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带有半强制,一些地方为了完成上面交给的任务,甚至手段还过激了些,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。

  但“借粮”总比直接抢粮要更让百姓接受,毕竟前阵明军在淮安境内的所做所为百姓们不是瞎子。

  所以,有条子拿总比直接被抢的好,而且再坏这条子也能顶税不是。

  通过“借”这个办法,郑标大概筹措了三万多石粮食。

  陆四在知道郑标叫人向百姓“借粮”后,一开始很不高兴,随后却让郑标组织人手印刷专门的借条,将借粮人由淮安府衙变成大顺淮扬节度使,使之更加具有官方权威性。

  同时,借鉴明朝的“捐栗纳监”的办法,允许百姓通过捐粮获得府县乡地方政权的职位;如果不想当“官”,则根据出借粮食多少额定多少利息。

  同时命直接张榜告示,明确“借粮条”可以全额抵扣赋税,并在官府指定地方与白银、铜钱进行兑换,但是兑换比例要低于市场价。

  比如一百斤粮食市场价是400文的话,那一百斤的借粮条只能兑换350文。兑的越多,比例越低。

  这个指定地方目前就定在淮安城原漕院衙门,如今这个衙门也是淮军的金库,里面大小房屋堆积的都是从淮安城中士绅富户查抄的家产。M.qqXsqQxS.cOm

  郑标担心即便兑换比例较市面为低,但如果那些拥有借粮条的百姓还是蜂涌前来兑换真金白银,那样还是会让淮军的“硬通货”大量外流,造成无法发放军饷、给为淮军地方政权效力人员发俸禄的局面。

  陆四一想也是,他暂时还没有精力理顺经济包括金融方面的
第二百四十一章 带血的粮(2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